来源:华夏时报赢翻网配资
原标题:有民营银行半年5次下调存款利率,中小银行大幅降息,高息存款产品“清退”|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
一向被称为“存款利率高地”的中小银行,在今年上半年密集调降存款利率之下,利率优势正逐步丧失。
其中,民营银行、村镇银行成为上半年调降存款利率的“主力”。今年上半年,有超过半数的民营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,有民营银行半年内下调利率频次达到了5次,另有村镇银行部分期限存款调降后的利率一度低于国有大行、股份行。
与此同时,陆续有民营银行开始“清退”高息存款、高息续存产品。与去年安徽新安银行、辽宁振兴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之时储户的较大反响不同,如今不少储户虽对相关举措心有不满,但表示已经“见怪不怪了”。
有民营银行利率半年降了130BP
“现在还有什么高息存款吗?”今年上半年,在社交平台和存款交流群里,不时有储户提出这样的问题。
然而赢翻网配资,与前几年中小银行,尤其是民营银行有很多“高息存款产品”待选不同,今年让储户们满意的选择似乎越来越少了。
今年上半年,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调降,其中国有大行、股份行在5月份又迎来一轮“降息潮”,调降后,国有大行活期存款年利率多数降至0.05%;定期存款一年期、二年期、三年期、五年期调整后利率分别下调至0.95%、1.05%、1.25%、1.30%。
而与此前中小银行调降幅度相对较低、调降频次相对较少的情况不同,今年上半年中小银行成为存款利率调降的“主力”。尤其是此前被称为“存款利率高地”的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,今年上半年加大了存款利率下调力度。
可以看到,“存5年不如存1年”的极致倒挂现象变得普遍,有村镇银行调整后的部分期限存款利率甚至还低于国有大行。
以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为例,该行在5月末公告下调存款利率,调整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半年期存款利率持平,比一年期低30个BP,比三年期利率低55个BP,比大行同期限、同类存款挂牌利率也低10个BP。
在民营银行方面,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有超半数的民营银行在上半年调降了存款利率,下调频次之多,幅度之大,都较此前少见。
以福建华通银行为例,该行上半年至少5次调整存款利率,主要集中在4、5月份。以该行2年期、3年期、5年期个人定期存款利率为例,2024年11月初,相关期限产品利率分别高达2.50%、3.15%、3.40%;而到了今年5月29日,该行公告显示,上述期限存款利率已分别下调至1.70%、2.05%、2.10%。经过几轮调整,半年间该行3年期存款利率已下调了110BP,5年期存款利率则下调了130BP。
部分高息存款产品正在“清退”赢翻网配资
记者在多个存款交流群内注意到,与此前众多高息存款产品被推介的情况不同,今年上半年,再有储户发声寻求高息存款时,群内变得不再那么活跃。
“没有很高的了,我们当地农商行前天(存款)利率还是2.2%,今天就变成1.75%了,能存的赶紧存吧。”有储户向寻求高息存款的群友表示,“现在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与中小实体银行区别不大了,能达到2%就已经不错了。”
2024年,辽宁振兴银行允诺给储户的存款“加息券”作废,及安徽新安银行拟降存款利率的事件,曾在储户中引起较大不满,在市场上也引起了较大反响。记者注意到,今年上半年,随着类似情况的增多,储户们对此虽有不满,但也开始表示在“意料之中”。
上半年,陆续有民营银行通知储户,为贯彻落实相关监管要求、维护市场秩序,针对此前发行的利率较高的7天期存款产品“到期后不再自动续存”,同时月付、三月付、半年付、一年付存款产品也不再转存,对此,有储户直言,“银行早就开始陆续下架了,最近一直在清退(相关产品),都见怪不怪了。”
同时有储户反映,近日有民营银行表示,为响应金融监管合规要求,此前储户存入的综合利率较高(高达4.2%)的三年期专享款存款产品将被“清退”,未到期的相关产品将提前兑付,相关产品将按照原产品相关利率和实际持有天数计息,本金和利息将自动兑付至储户的活期账户。
压降负债成本
从相关数据来看,中小银行大幅度、高频次下调存款利率,与其负债端面临的较大压力有关。
民营银行业务相对单一,高度依赖利息收入,近年来,在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的情形下,中小银行加大揽储力度,通过提高存款利率,或发放加息券、礼品、成长值等方式“贴息”揽储,导致负债成本过高。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2024年,民营银行各季度的净息差指标分别为4.32%、4.21%、4.13%和4.11%,下滑趋势明显。
单个机构来看,数据显示,多家民营银行净息差在2024年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,其中,蓝海银行净息差较上年末减少了199个基点,降至2.35%;民商银行净息差较上年末下降52个基点,降至2.23%;新安银行净息差则在2024年跌至0.76%,显示其利润空间大幅压缩。
在这种背景下,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中小银行也变得常见。如新网银行2024年营收增长了16.07%,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9.7%至8.11亿元;天津金城银行2024年营收微增0.81%,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47.50%至2.00亿元,接近“腰斩”。
“受到品牌、地域性等因素限制,中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、村镇银行此前主要以高利率定价策略来吸收存款,所以下调利率的空间也会更大。”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分析表示,上半年中小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,除了政策引导以及市场因素以外,主要原因是中小银行主动压降负债成本,保持合理的息差水平。
可以看到,上半年优化存款结构、调降存款利率仍是中小银行当前较为主流的降低负债成本的方式。
青农商行曾表示,2024年以来,该行以“次高成本存款代替高成本存款”为目标,推出拳头产品,配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指引,通过优化存款定价策略,引导中长期定期存款向1年期存款转移,逐步压降中长期存款占比,持续优化存款期限结构。
这似乎也解释了当前中小银行存款开始出现的“存5年不如存1年”的极致倒挂现象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、主任曾刚此前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分析指出,在原有的利率结构中,存款期限越长,对应的利率也越高,这意味着那些定期存款(尤其是中长期定期存款)占比较高的银行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。为了降低资金成本,这类银行通过利率“倒挂”,推动储户首先把中长期定期存款转成短期定期存款。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,还增加了未来调整负债结构的灵活性。
责任编辑:曹睿潼 赢翻网配资
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